1.收集、预估数据
A:平均每天请求该页面、接口用户数;(若没有数据,可估计每天最大访问人数)
B:平均每天用户请求该页面、接口的时长;(当天用户在功能完整的可请求时间内,第一次请求到最后一次请求的平均间隔时间)(若没有数据,可估计每天访问时间)
C:平均每天用户在该页面、接口的平均在线时长;(当天用户从登陆到退出停留在该页面的平均时间)
D:平均每天用户在该页面、接口的平均间隔请求时间;(当天用户在该页面、接口重复访问的平均间隔时间)
E:平均每天用户在该页面、接口的平均请求次数;(当天用户在该页面、接口的平均请求次数,也可以用:(C)/(D))
F:平均每天用户在该页面、接口的平均操作时长;(当天用户在功能完整的可请求时间内,用户平均响应时长*用户总共请求次数)
2.计算并发值
平均并发数量:
公式一:(A)*(C)/(B)
公式二:(A)*(E)/(B)
公式三:(F)/(B)
并发峰值:
平均并发数量+3*√平均并发数量
3.压测配置
线程:并发数量(平均、峰值)
请求:根据场景进行添加请求链接
持续次数(t):(A)/并发数量
4.压测结果要求
响应时间:4
错误率:1%
注:当错误率超过2%时,使用A或并发数量峰值进行同时并发请求,不需要循环,查看错误率是否超过1%,如果超过,需要记录并优化
吞吐量:线程*请求数/响应时间
服务器cpu使用率:70
服务器负载:8
数据库cpu使用率:70
内存使用率:65
5.压测结果记录
1.响应时间
记录线程没有卡顿时的(平均响应时间+中间值)/2
2.错误率
记录线程没有长时间(超过10秒)卡顿时的错误率,且错误不是压测软件造成的
3.吞吐量
记录压测过程中的错误率没大于1时的最大值